驯化事件对基因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一年生作物,较少在多年生果树物种上开展。果树特有的童期长、有效种群规模大和异交率高等特点,很可能制约了遗传多样性损失和基因组选择。人类对果树长期的选择对生殖性状、营养性状、果实性状以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与一年生作物相比,多年生果树物种在响应人类选择的适应性性状进化过程中对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知之甚少。
2021年6月25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近5年影响因子IF:13.6)在线发表了来自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刘威生团队与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Véronique Decroocq团队、法国波尔多大学等合作完成的题为“Population genomics of apricots unravels domestication history and adaptive ev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近600份欧亚大陆的栽培和野生杏种质试材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结合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组装了4个高质量杏基因组序列。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群体基因组学技术发现中国和欧洲普通杏形成了两个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差异的基因库,是由来自不同的独立驯化事件以及随后的基因流导致产生。不同的基因组区域显示了欧洲和中国栽培杏的选择痕迹。欧洲栽培杏中的选择足迹似乎更丰富,集中在第4号染色体(Chr4)上,而高水平的遗传杂合现象在中国栽培杏中更为普遍。此研究为多年生果树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线索。
本研究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和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共建的“国际杏研究联合实验室”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经济林优异种质发掘和精细评价”项目支持下完成,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李杏研究室的刘硕副研究员与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Amandine Cornille及法国波尔多大学Alexis Groppi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Amandine Cornille Liu Shuo Alexis Groppi Véronique Decroocq Tatiana Gira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