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李、杏的原产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李杏种质资源,但由于育种技术落后,长期以来我国都缺乏综合性状好、贮运性能强的本土品种,市场几乎被国外引进的品种占据。为此,省农科院果树所党委书记、所长,李杏育种团队带头人刘威生研究员,励志要带领团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李、杏,为我国李、杏园艺化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闯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20余年来,在刘威生团队不懈努力下,加大育种科技攻关力度,开展野外种质资源普查,对“第一代品种”和“第二代品种”规律的梳理中,用杂交育种的方式进行“中西合璧”,培育出风味浓郁、耐贮高抗,适应不同生态气候条件的“第三代品种”,其中,“国馨”李、“国色天香”李、“国之鲜”杏、“国丰”杏、‘国捷’杏等“国”字号成为新一代李、杏品种的代表,同时,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在东北地区,乃至南方山区、西北新疆等地广泛栽植,并具有全球开发价值,既具备极强的适应性,适宜我国边远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种植,又有极高的商品性,综合性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劲动力,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果业发展道路。
如今,以刘威生为代表的李杏团队,建立一座占地面积200亩的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这里保存着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李、杏种质资源1600余份,是我国唯一保存李、杏种质资源的专业圃,也是世界上保存李、杏资源份数最多、多样性最丰富的资源圃,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李、杏田间基因库,为我国乃至世界李、杏研究创新和品种创制提供了重要材料。
6月2日,《农民日报》第8版以《中国李、杏何以突围?》为题进行报道;同日,《农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中国李、杏何以突围?》为题进行报道。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