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辽宁省农科院果树所在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东白石村召开了“特色梨系列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现场推介及成果评价会。会议邀请了由辽宁省农学会组织的专家组,成员包括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武志杰研究员、辽宁省农科院副院长安景文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程存刚研究员、省种子管理局副局长李洪建研究员、省果蚕管理总站站长宋国柱研究员等。辽宁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王辉、辽宁省果树所所长刘威生、海城市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宋良、辽宁省果树所梨研究室主任李俊才及30余名来自鞍山市千山区的果农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成果现场推介会上,与会专家和果农参观了大屯镇东白石村村民张旺的‘南红梨’示范园,李俊才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组选育的南果梨红色芽变新品种‘南红梨’的主要特征特性、生长结果表现及简约、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园主张旺介绍了在果树所专家的指导下,引进‘南红梨’并采取高接技术建立示范园的过程:应用‘南红梨’配套栽培技术三年后结果,亩产达2100kg,果实着色率90%以上,批发价每斤4-5元,单价是南果梨的2-3倍。宋国柱站长表示:‘南红梨’发展潜力广阔,我省110万亩的南果梨中80%以上的面积可以更新改造为‘南红梨’,相关部门将继续推动‘南红梨’的推广与应用,以促进南果梨主产区农村侧结构改革、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程存刚研究员认为:‘南红梨’不仅将成为辽宁省南果梨的更新换代新品种,而且可以向内蒙、吉林等其它南果梨产区推广,让更多的果农受益,以丰富全国梨市场供应。辽宁卫视新闻栏目组对本次成果推介会进行了全程采访。
随后,受辽宁省农学会委托,农科院科研处处长王辉主持召开了“特色梨系列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评价会,会上指出:该项成果采用种间远缘杂交和芽变育种技术,培育出早熟‘早金酥梨’‘金酥梨’和红色‘南红梨’‘红月梨’等特色梨系列新品种,研究构建出“高密定植、圆柱整形、实生树连用、高低嫁接”等提高梨育种效率新方法,创建了梨新品种“高密栽植、轻简化整形、化学疏花、垂枝结果、果实脱萼”等简约、高效栽培模式,经济、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选育的‘南红梨’特色新品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