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育种团队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苹果育种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苹果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该团队从1951年开始苹果有性杂交育种工作,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早开展苹果育种研究的单位之一,工作历史悠久,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位置。育成的苹果新品种及矮化砧木,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选育出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苹果新品种 ‘迎秋’(1956年),曾一度为辽宁、北京、河北、山东等省、市的主栽中熟品种;特早熟苹果品种‘辽伏’,取代了我国苹果栽培适区的早熟品种‘黄魁’,且把苹果栽培地域向南推进4个纬度,填补了我国长江流域没有大苹果经济栽培的空白。
团队现有科研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3人,硕士5人。人员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工作经验丰富。试验地面积170余亩,建有育种加速器2栋(1300m2)。资源储备雄厚,目前收集、保存野生、特异苹果资源170余份,现有育种试材2.5万份,储备初选优系30余份。有开展苹果新品种选育工作的充足试验试材和良好实验平台。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保持常年合作关系,签署了中国东部苹果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战备联盟,其中心论证方案得到了诸多国内顶 尖专家的认可。
近5年来,团队承担“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熊岳综合试验站”等国家级项目3项,“优质多抗苹果、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省级项目13项,其它课题7项,到位资金850.5万元;获得市厅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省部级奖励2项;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2个、国家品种登记5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个,获国家发明zhuanli1项、实用新型zhuanli3项;发表科技论文27篇,其中SCI论文1篇,中国农业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篇。
选育出的岳艳、岳阳红、岳华、望山红、望香红等自主产权的苹果新品种,在辽宁、河北、内蒙、甘肃、陕西、吉林等省(自治区)推广面积10余万亩,获得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提出并实施了“集成示范、技术培训、人才培养、新媒体科普宣传”等有机结合的推广模式,有力推动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加速了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栽培模式的变革,促进了苹果产业“由多到好”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目前,我所苹果研究立足渤海湾东北部地区冷凉气候特点,以优异资源评价和利用为切入点,以优质、自花结实、抗逆为选育目标,通过常规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突破优质自花结实抗逆资源评价、分子标记辅选、杂种苗提早成花、快速选种等技术瓶颈,建立我国苹果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适宜冷凉气候区栽培的优新品种。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苹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品种保障与技术支撑。